您現在的位置: 資訊 > 專題專欄 > 專欄 > 大灣區(qū)大平臺

河套“應識盡識”人才“即來即享” 首創(chuàng)“成就制+積分制+舉薦制”人才評價體系

2024年09月11日 來源:南方日報

[ ]

  日前,《河套深港科技創(chuàng)新合作區(qū)深圳園區(qū)人才認定管理辦法》(下稱《辦法》)首批認定的“河套人才”頒證儀式在粵港澳大灣區(qū)國際人才驛站(河套)舉辦。

  《辦法》由河套合作區(qū)屬地福田區(qū)制定,全國首創(chuàng)“成就制+積分制+舉薦制”人才評價體系,其中“成就制”打破地域、勞動關系等限制,直接認定取得國際公認成就等人才,實現一流人才“即來即享”;“積分制”引入社會、市場、用人單位、第三方等評價主體,打破單一評價指標。

  “河套合作區(qū)對研究院的項目發(fā)展帶來了眾多優(yōu)勢?!毕愀鄢鞘写髮W物質科學研究院講座教授、項目負責人呂堅介紹,無論是地理位置,還是政策的出臺,都十分利好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。

  香港中文大學深港創(chuàng)新研究院(福田)院長秦嶺也深有同感,河套合作區(qū)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的各種便利條件是他選擇這里的首要因素。

  在河套,像呂堅、秦嶺這樣的港校教授還有很多,他們通過兼職或特聘的方式,正帶領團隊在河套合作區(qū)潛心研究,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大灣區(qū)落地開花。

  針對非全職境外人才無法享受服務的問題,“成就制”打破地域、勞動關系等限制,直接認定取得國際公認成就、入選香港引才計劃、香港重點用人單位推薦的人才,實現頂尖人才和香港人才“即來即享”,真正解決人才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后顧之憂。

  以往人才評價體系中習慣簡單套用“論文、職稱、獎項、學歷”中的某個單一指標作為評價標準,造成人才發(fā)展的束縛。

  為破除人才發(fā)展壁壘,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,《辦法》創(chuàng)新加入工作經驗、工作業(yè)績、用人單位推薦等內容,引入社會、市場、用人單位、第三方等評價主體,實現評價標準“有預期、可量化”,成功實現“破四唯”與“立新標”并舉,為各類人才提供享受政策的機會。

  在河套合作區(qū)首批近80人的人才認定工作中,有超過一半的人才申請了“積分制”,他們大都是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。比如,深圳鯤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、首席運營官王少軍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落地,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(jiān)劉念邱負責自動駕駛技術的攻關工作……通過以創(chuàng)新價值、能力、貢獻為導向的“積分制”人才評價體系,他們成功被評定為人才并獲得認定證書。

  此外,為了更好地拓寬人才認定渠道,將偏才、怪才、奇才遴選而出,也讓特殊人才“應識盡識”,《辦法》還創(chuàng)新出臺了“舉薦制”認定方式,通過構建“成就制+積分制+舉薦制”的人才認定體系,讓各類人才的創(chuàng)造活力在河套合作區(qū)這個特別的舞臺上競相迸發(fā)。

  (撰文 徐峰

掃一掃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